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碳交易是國家賦予廣東的重大改革事項,也是我省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有益嘗試和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抓手。
  從2010年廣東納入國家首批低碳試點、2012年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到2013年底完成首批碳配額競拍正式啟動碳交易、今年7月15日完成首個年度交易履約周期……近年來我省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有效地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如今廣東已進入第二個碳履約年度,併在今年9月舉行了該年度首次配額有償競拍發放。
  省發改委介紹,碳交易試點啟動以來,為廣東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製作了有益嘗試。目前廣東碳市場運行平穩,控排企業履約情況良好,一、二級市場總成交量、成交額均居全國各試點首位。廣東還在全國率先探索配額有償競拍、新建項目納入碳排管理、利用配額發放收入建立碳基金、創新碳金融產品等。
  廣東先行
  境內外投資者看好廣東碳市
  今年以來,非控排企業與機構、個人投資者相繼允許入戶廣東碳市場,越來越多“買碳翁”的出現,折射出廣東碳排放市場的良好前景。
  10月底,英國石油公司(BP)就在廣東碳交易平臺——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下稱“廣碳所”)完成開戶手續,成為投資廣東碳市場的第二家外資機構,未來雙方將在碳配額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目前,廣碳所共有非控排企業機構投資者19家,其中有境外機構2家、個人投資者45人。“引進機構投資者對活躍廣東碳交易,拓展碳市場的廣度與深度都有重大意義。”廣碳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從廣東省發改委獲悉,我省於今年7月15日完成首個年度交易履約周期,2013年度,一級初始分配市場以競價方式發放了1112萬噸有償配額,二級碳排放交易市場成交129萬噸,一、二級市場累計成交1241萬噸,成交金額7.37億元,居全國首位。
  事實上,廣東是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探索配額有償發放機制的試點地區。去年,廣東的控排企業涉及石化、電力、鋼鐵、水泥四大行業,其需要先購買3%的有償配額,才能激活97%的免費配額。今年,控排的仍為該四大行業,但控排企業不需要再強制性購買有償配額,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自主決定是否購買,既可以到有償配額發放平臺購買,也可以到交易平臺購買。換而言之,如果免費配額已經足夠企業使用,就無需額外購買有償配額。
  此外,電力行業有償配額比例從3%小幅提升至5%,今年電力控排企業將獲得95%的免費配額,其餘3個行業企業與去年一樣,仍將獲得97%免費配額。
  “有償配額發放符合中央推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精神,是國際碳市場的成熟做法,可以起到‘調節供需、穩定市場、化解風險’的作用。”省發改委氣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當配額發放過緊、市場價格偏高時,通過有償發放平臺增加配額供給;當配額相對較松、市場價格偏低時,通過回購註銷減少流通配額量。
  從今年9月舉行的第二個履約年度首次配額有償競拍來看,配額供不應求——有效申報總量是發放總量的1.61倍,競買成交價為26元/噸,總成交額為5200萬元,其中,機構投資者競買量占發放總量的46%。
  80%控排企業碳排放量下降
  交易是手段,減碳才是目的。
  碳排放權有償使用與交易制度的建立,使企業碳排放控制和節能降碳責任意識大大增強。納入控排的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今年就嘗到了碳減排的甜頭。
  “去年我們用了1000萬元購買碳配額。今年我們通過餘熱發電等低碳節能改造後,政府給的97%的配額就足夠用了,不用再另外掏錢買3%。”台泥集團副總經理呂克甫說。此外,該集團位於臺灣的水泥生產碳捕捉項目已在試運行,其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養殖藻類,用以製作保健品。“如果推廣開來,企業減碳還可以變廢為寶來賺錢。”呂克甫說。
  像台泥(英德)公司的案例並不鮮見。省發改委透露,首年度我省碳控排企業履約率達98.9%,僅2家未能完成履約;碳排放交易機制對全省節能降碳的作用及效果已經顯現,據初步統計,80%以上的控排企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和碳排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為完成年度碳強度約束性指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悉,省發改委自去年以來已先後6次組織有償配額競價發放(含今年度的首次),企業共競拍購買了1312萬噸有償配額,競拍收入7.19億元。企業已基本瞭解和接受了配額有償發放的方式。
  目前,省發改委仍在繼續完善有償配額發放的方式方法,例如允許符合條件的投資機構參與競拍,以增加二級市場配額的流動性;未來還將逐步提高部分行業有償配額比例。
  此外,廣東還在全國首創探索把新建項目納入碳排放管理。省發改委氣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正處於經濟轉型發展階段,既要不斷優化現有的經濟存量,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還要加快新的先進生產力建設,用先進生產力代替落後生產力,為此,我省將列入國家和省規劃內的新建項目納入配額管理範圍,嚴格審核新建項目的節能評估和可行性研究報告,新建項目企業要求足額購買有償配額後,方可獲得免費配額。“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碳排放管理得到有序的控制,可以避免現有項目減排、新建項目卻不斷擴大排放的情況發生。”該負責人表示。
  改革者說
  廣東正準備為碳交易立法
  作為廣東省碳排放權有償使用與交易試點的牽頭部門,省發改委近年來扎實有序、大膽探索開展我省碳排放管理工作,當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來又將有何創新舉措?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省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洪建武。
  初步形成碳交易制度體系
  南方日報:廣東省碳排放交易能夠順利開展,有哪些經驗與成效?
  洪建武:一是建立廣東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法規制度體系。今年1月,省政府頒佈《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作為全省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此基礎上,省發改委制定印發了《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與核查實施細則(試行)》,同時公佈了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指南與核查規範,連同之前出台的廣東省碳排放交易規則,初步形成了具有廣東特色的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法規制度體系,為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是建立了排放配額總量控制和分配管理機制。根據國家下達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總體目標,結合我省重點行業發展規劃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廣東確定2013年度和2014年度碳排放配額總量分別約為3.88億噸和4.08億噸。廣東也是試點中唯一一個提出碳配額總量目標的試點地區,這相當於企業和管理部門主動增加減排壓力。
  為了做好政府與企業的聯繫與溝通,省發改委支持成立了4個行業的配額技術評估小組,小組由行業協會牽頭並負責挑選專家和企業作為小組成員共同組成。在配額分配過程中,省發改委建立了配額評審委員會審議制度,力求配額分配管理政策的公開、透明和可持續。委員會由政府、行業協會、專家、企業代表組成,專家成員不能少於2/3,該委員會對每一次配額分配進行評審,評審完後才能上報省政府批准實施。
  三是建立碳排放信息報告核查和交易機制。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設要建立在企業碳排放信息能夠獲得的基礎上,對所有控排企業的碳排放信息進行監測和報告。我省積極推進碳排放信息報告核查系統、配額註冊登記系統、配額交易系統和交易平臺的建設,組織200多家控排企業報告歷史碳排放信息,並公開遴選確定來自全國各地的16家第三方核查機構進行核查、複查和覆核。
  我省還建立碳交易信息管理和風險管理制度,實時公佈交易行情、交易價格、交易量等信息,對交易活動進行風險控制和監督管理,進一步增強碳排放相關數據的準確性、交易的公平性和管理的透明性。
  配額競拍八成收入將放入基金
  南方日報:廣東碳交易接下來有何計劃與舉措?
  洪建武:接下來,我們首先要做好增加碳控排行業與領域的準備。省發改委已組織有關機構開展陶瓷、有色、紡織、造紙、化工等工業行業和交通、建築領域碳排放報告與核算指南編製工作,之後,將組織企業歷史盤查與配額分配等工作,根據國家的進度來安排,爭取最快2015年納入碳交易範圍。原則上是成熟一個行業,納入一個行業。
  其次,我們正研究利用有償配額收入設立低碳發展基金。2013年5次配額有償競價拍了6.67億元,其中6億元拿來做碳基金。目前我們正在制定方案,如果順利的話,明年上半年應該可以運轉。這個碳基金將吸引社會資本提高投資杠桿,創新綠色投融資模式,通過市場化獨立運作,實現基金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以後每年碳配額有償拍賣,80%的收入都要進入基金,這個基金主要用於推動控排企業交易履約、支持企業節能減碳項目建設,並推進碳金融和低碳產業發展。
  第三是推進碳金融產品的創新。碳配額其實是企業的資產,廣碳所正與浦發銀行聯合開展碳交易法人賬戶透支和配額抵押融資等業務,讓企業能夠更好地把自己的配額用作資產來運營,通過配額抵押從銀行獲得資金,用於企業節能減排的經營;或者企業在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法人透支獲得額外資金購買配額。所謂法人透支,就是銀行給企業一個授信的額度,企業像用信用卡一樣,透支一定的資金來進行購買碳配額或用於碳交易。
  未來汽車上牌或要先拿碳積分
  南方日報:去年曾傳出廣東擬引入個人低碳的普惠制,即個人的低碳行為帶來的碳減排量換算成“碳幣”,兌換對應的商品或服務,甚至與碳交易對接。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洪建武:廣東探索推廣碳排放交易普惠制也是全國首創。省發改委與廣州賽寶認證服務有限公司、廣碳所合作,已對此做了初步推廣方案,擬選取部分社區家庭、小微企業作為試點,先從用水、用電、用氣著手,激勵和約束手段相結合,把碳排放權益分配給相關企業和個人並與碳交易市場進行鏈接,促進提高全社會的節能降碳意識,同時進一步活躍二級市場。另外,通過鼓勵商業企業為公眾的低碳行為兌換優惠服務,以商業激勵機制來推動全社會低碳意識的建立。目前已完成碳普惠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手機APP等設計開發工作。
  我們還研究在車牌拍賣中引入碳普惠制,大概的思路是:市民買了一部汽車,市民需要通過減碳行為,獲得一定的碳積分,達到碳積分門檻之後,才可以拿到牌照。這要先算出汽車平均排放量,如果要買大於平均排放量的汽車,就要從有減碳行為的其他市民手中去買碳指標。
  碳違約企業將納入徵信系統
  南方日報:控排企業履約方面有何獎懲機制?
  洪建武:廣東碳交易試點工作是以省政府令的形式推動,並未真正立法。作為試點,其在機制設計、政策法規等各方面仍在不斷完善,為下一步的立法打好基礎。目前我省在完善碳交易獎懲約束機制上相對薄弱,這也是其他試點普遍的問題。
  目前,省發改委正加大對違約企業的處罰力度,除了向社會公佈違約企業名單並按試行辦法進行處罰外,目前,省發改委已與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簽署了《共建廣東省碳排放信息共享機制協議》,違約企業相關信息將納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和社會信用系統;研究將省屬國有企業履約情況與企業負責人的考核掛鉤;研究制定對履約企業的激勵措施,優先安排履約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和省級財政性資金補助,將履約企業納入直供電試點範圍,以此維護碳市場參與各方的正當權益。
  專家建言
  廣深碳市場應探索對接
  中山大學教授餘志參與了廣東碳交易制度設計,他見證並參與了廣東碳市場從籌建一步步走向完善。近日,他向南方日報記者暢談對廣東碳交易試點多年實踐的體會,並提出了建議。
  建立新的生態補償機制
  南方日報:廣東推行碳交易對創新生態文明機制有何積極作用?
  餘志:一是有利於形成資源合理配置的市場化機制。碳交易通過總量控制,促成減排成本不同的企業之間進行配額交易,通過市場配置達到整體減排成本最低的目的,實現了減排效益最大化。
  同時,碳交易使企業樹立資源有償使用的意識,通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對能源、環境、生態資源等進行更合理、更有效的配置,這對促進節能減碳、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意義重大,也必將為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的市場化機制。
  二是有利於探索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目前我國的生態補償機制更多的是採用政府“輸血型”的縱向補償模式,區域間、流域上下游或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市場化的補償模式較少。
  碳交易試點將有利於探索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機制。例如將林業碳匯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能夠推動林業間接減排與產業直接減排有機結合,一方面緩解欠發達地區發展林業和生態建設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緩解發達地區控制碳排放的壓力,實質是建立了一種新的生態補償機制,能夠有效促使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行業差異考驗碳交易制度設計
  南方日報:廣東進一步推進碳交易還面臨哪些挑戰?
  餘志:首先,廣東經濟行業門類齊全,行業間發展差異性大,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省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特點,這對碳交易機制設計是很大的挑戰。對此,廣東要在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方法學、報告核查制度、配額分配機制設計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地區間、行業間的差異性,在強化頂層設計同時,充分考慮、協調各方實際利益,確保不同行業間企業在公平的規則中進行碳排放控制工作。
  第一個挑戰是經濟波動導致的不確定性。社會經濟大環境或企業自身經營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波動,將導致企業的年度排放量出現較大的變化,這對需要提前設定總量控制的碳交易是難題。
  目前,廣東的解決方案是體現在不同行業的配額分配上的。比如對電力行業,今年率先將有償拍賣比例提升到5%,這考慮到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配額分配上,除了大部分企業採用歷史法,對於易於測量、不同基準生產效率與碳排放差異較大的行業企業採用了基準法。
  全國統一碳市場是發展趨勢
  南方日報:國家發改委官員此前透露,全國統一碳市場將在2016年試運行。廣東和深圳作為國家碳交易試點省、市之一(廣東省碳市場交易平臺在廣州),在統一碳市場方面將有何作為?
  餘志: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是碳交易的發展趨勢。廣東目前有兩個碳市場,可以對碳市場對接進行先行探索。這裡面涉及到多方面的難題,最重要的挑戰如配額的發放,各個地方的資源稀缺程度、企業經營情況不盡相同,導致價格不同、配額發放方式不同。交易系統怎麼對接也需要探討。作為制度設計者之一,我們現在想到的是先易後難——先從方法上相近的地方著手。省發改委正準備推動廣東碳市場跟深圳碳市場互聯互通,我們在做這一方面的研究。如果兩個碳市場可以對接成功,對建設全國碳市場是有借鑒意義的。
  總策劃:莫高義 張東明 王更輝總統籌:王垂林 鄧紅輝策劃執行:盧軼本欄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原標題:配額競拍收入擬納入碳基金鼓勵減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itugx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