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茜 成都
  2011年,曾經的中國煙王褚時健推出以自己姓氏命名的褚橙;2013年,聯想掌門人柳傳志開始為“柳桃”賣力吆喝;是年底,房地產大享潘石屹向大家展示以他名字命名的潘蘋果,以名人之名義產銷水果,正在成為“流行”。這個現象絕非偶然,從互聯網首富丁磊決心養豬,到各名牌大學才子們“不務正業”地轉而賣豬肉、賣牛肉米線……這些一度被認為“離經叛道”的行為都向我們展示著一種漸進的轉變,這或許是中國食品轉危為安的希望所在。
  13億人要吃飯,農業永遠有市場。這句話放到眼下便是:13億人都難吃到完全放心的東西,所以眼下的農業正是一個饑渴的市場。精英們的轉行,向我們展示著市場的偉大力量。自奶粉開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歷經糧油、蔬果、飲用水等等全領域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的連番傾覆,幾乎觸底。這是消費者的悲哀,但卻也是企業家的商機。觸底,卻也意味著強勢反彈的可能。這一次,褚、柳、潘再次展示了他們當初引領紅塔、聯想、SOHO的傲人眼光。
  這當然不是慈善,轉行業已收到回報。網購售價顯示,5公斤“諸橙”128元,3公斤“柳桃”168元,3公斤潘蘋果88元,售價均高過市面上同類商品一大截,但卻完全不影響消費者的追捧,以至於常常斷貨。柳傳志說,在食品安全備受關註的當下,中國有很大一部分人願意溢價吃到安全食品,這就是現代農業最大的盈利空間。企業家逐利的本能一旦跟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同步,市場便進入良性循環,這無疑是消費者和企業家共同的福音。
  精英的轉行,使很多食品安全技術問題的解決得以從“紙上談兵”變得可能:“柳桃”一開始就遵循現代農業操作模式,全產業鏈安全控制使得每一顆產品都能真正溯及源頭;褚時健時至今日仍有三分之一時間親上田間地頭,對產品質量嚴格把控的企業理念輻射整個團隊,精英們在新領域的身體力行,都實際地修正著危及食品安全的根子問題。
  精英的轉行,也有可能彌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瀕臨破裂的信任鴻溝。吃名人水果,吃的首先是信任。那些精英早已功成名就,金錢數量的簡單增長不再是他們追求的唯一目標,相反,重視聲譽,尊重規律,起一貫言行更讓人放心。當然,因為他們不缺錢,也就最有可能完成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褚時健曾說,農業一定是要高投入高產出。所以他種十年才敢賣果。而柳傳志也表示,“聯想農業五年內不打算賺錢”。生態農業是一件耗時耗力投資回報慢的行業,需要企業有長遠的眼光和守得住寂寞的耐心。不過,精英們都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他們與多數中國人一樣,目睹和飽受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所以,也最深知國人的愛憎。
  在不少消費者都相信“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今天,那些轉行的精英,不僅是中國企業重塑聲譽和實力的先行者,或許也是中國企業未來的脊梁。  (原標題:精英轉行 中國食品轉危或許有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itugx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