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害孩子林林
  嫌犯詹甲指室內裝潢認作案現場。
  再過幾天就2014年了,很不幸,歲末時刻又聞孩子被熟人殺害之噩耗過去一年,太多孩子遭遇熟人傷害,我們的社會遭遇“熟人”危機了嗎在借貸熟人與陌生人之間,如何為孩子構築安全的成長環境,值得大家思考
  12月洗碗機20日,孩子林林(化名)走失第5天,父親林衡揚幾近絕望。
  警方猜測孩子可情趣用品能遇害,讓他在家附近再找一找。
  當日下午,林衡揚在房屋後山的雜草中,發現了兒子冰冷的屍體。他悲痛欲絕癱當鋪倒在地,鄰居詹甲(化名)扶起他,不停安慰。
  當天傍晚,詹甲被幾名警察帶走,理由是他涉嫌殺害林林。
  昨日上午,詹甲帶著手銬回到資陽市雁江區雁江鎮雁家村指認現場,他因涉嫌故意殺人已刑拘。
  詹甲是林林的鄰居,林林喊他公公,他也很疼愛林林,可他為何會殺害林林?
  失蹤第1天
  孩子去找伙伴玩
  再也沒回來
  12月15日,因為是星期天,林林早上起得很晚。起床後,他看了一會兒電視,嚷著說餓了。外婆何素先就給他煮了一碗麵條,吃完面,他耍了會玩具,覺得家裡不好玩,就去找附近茶館老闆的兒子玩耍。
  中午,外婆做好午飯,喊林林回家吃飯,卻不見蹤影。何素先到茶館去找,老闆說自己的兒子不在家,林林來過後,便要去找詹甲的兒子玩耍。
  詹甲與林林是鄰居,兩家的房子相距不過50米。何素先找到詹甲,詹甲說,自己的兒子要做作業,讓林林跟他去打麻雀,林林不願去,“然後他就自己耍去了,後來就不見了。”
  因為住在城郊,家人尋遍了資陽城區仍無音信,隨即報警。隨後,關於尋找林林的“尋人啟事”遍及資陽城區和網絡。
  “12月15日,離林林6歲的生日剛好一個月。”外婆何素先看著林林的照片,眼睛紅潤,“他上了學前班,明年就該上小學了。”
  失蹤第2天
  孩子媽媽帶6人
  一路找到成都
  16日,林林失蹤的第2天,家人找遍了村子附近的池塘、古井,仍無線索。
  林林所在的村子,雖然與資陽城區僅一路之隔,但這裡沒有監控,人口也不密集,很難搜集到有用的線索。
  “當天來過一輛麵包車。”一位幫忙尋找的村民說出這個線索時,詹甲馬上在一旁附和:“麵包車開得飛快,很可能把孩子拐走了。”林林的媽媽馬上帶著6個人,一直尋到成都。“我們找遍了成都的大型車站,還貼了尋人啟事,但一點線索都沒有。”林林的媽媽說。
  失蹤第3天
  孩子父親接到
  勒索信
  “這有勒索信!”17日清晨,雁家村一組組長張志華一聲驚叫,立即引來圍觀。林衡揚接過勒索信,馬上送往當地派出所。
  勒索信是一塊硬包裝紙盒,上面用水彩筆手寫著:“你兒子在我手上,32小時內準備15萬,不准報警,宣傳你的電話號碼。”
  “這封信就是寫給我看的,對方沒留聯繫方式和交款地址。”林衡揚說,勒索信裡面的“宣”字還是個錯別字。
  失蹤第5天
  孩子胸口壓著一塊石頭,身體冰涼
  12月20日,林林失蹤第5天。林衡揚覺得兒子肯定被拐賣到外地了,但警方查看了城區所有監控,並沒有發現林林的蹤影。
  “我已經準備放棄尋找了,警方說可能遇害,讓我找找附近有沒有新翻過的土地。”林衡揚說,12月20日,吃過午飯後,他決定去後山找一找。
  林林家屋後是一座荒山,林林失蹤後,家人在山邊尋找過。“山頂雜草叢生,如果不是熟人都上不去,何況是一個不到6歲的孩子?”林林的外公劉其虎說。當天下午2點左右,林衡揚用棍子扒開齊腰深的雜草,慢慢探路爬到離家500多米的山頂。在一口乾涸的蓄水池旁,他扒開一人多深的茅草,發現倒躺在土坎邊的兒子,一塊一尺多長的石頭,從林林的左臉一直壓到胸口。
  林衡揚撲過去,搬開石頭,抱起兒子,兒子早已停止呼吸,身體也已冰冷。林衡揚悲痛欲絕,癱坐在地,撥通了報警電話。
  昨日下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從資陽市公安局雁江分局獲悉,目前,詹甲因涉嫌故意殺人被刑事拘留,他交代稱,林林確系自己殺害。
  孩子父親:
  他天天幫著找
  哪料凶手是他
  12月20日,詹甲被確定為作案嫌疑人,當天傍晚被警察帶走。林林的家人怎麼也不相信,凶手竟是林林一直喊著“公公”的鄰居。“他雖然才40歲,但輩分很高,跟我是一輩的。”林林的外公劉其虎說,林林平時喊詹甲公公,“他很喜歡我這個孫兒,經常要逗他玩。”
  劉其虎說,平時家裡有事,詹甲都會來幫忙,兩家的關係在村裡是最好的,像親戚一樣。“林林走丟後,他忙著到處找,提供了很多線索,我們懷疑到了別人,也絕沒有懷疑到他頭上。”
  昨日上午,詹甲回來指認現場,林衡揚很想衝過去親自問問他:為什麼會殺害自己的兒子?“林林失蹤那幾天,他一直幫忙到處找。我在城裡貼尋人啟事,他看到了,說要去迎接鎮,還要了一疊尋人啟事說幫我去迎接鎮粘貼。”
  林衡揚說,在發現兒子屍體時,正下著雨,他癱坐在地上,詹甲一直在後面扶著他,“他把自己衣服上的帽子都摘下來,戴在我頭上,還不停地勸我,林林走丟5天,他跟我們一樣忙著在尋找。”
  嫌犯妻子:
  絕不相信老公會殺人
  昨日,林林家裡不斷有人進出,他們安慰著林林的家人。而鄰居詹甲家裡,妻子在兩名家人的陪同下,坐在屋內,沉默寡言。
  “流言蜚語,可以把人殺死。林林失蹤那幾天,他都很正常,發現屍體時,他也沒有任何異常。”詹甲的妻子說,警察帶走了她的老公,沒有告訴她原因,她一直在等,“我絕不相信老公會殺人,他跟鄰居從來沒有紅過臉,脾氣也不是很暴躁,平時也要做家務,只是今年生病了,才沒有外出打工。”
  “現在外面一些謠言說得很難聽,真相一定不是他們傳的那樣,我等著警方告訴我真相。”詹甲的妻子說,老公被抓走後,她不敢告訴兒子,也不敢把兒子帶回家,“現在兒子住在城裡親戚家,他以後的路還很長,不能影響他,我以後也要生活,我也是個受害者。”
  鄰居猜測:
  彈弓誤傷孩子
  怕醫不起就起了歹心
  昨日上午,詹甲被帶回指認現場,附近千名群眾趕來圍觀。
  “他並不是個可惡的人。”同村村民夏志德說,詹甲平時和顏悅色,跟村民們關係都很好,跟林家也是有事就互相幫忙。
  夏志德說,詹甲近一年沒有出去工作,平時喜歡用彈弓打鳥,他的老婆在城區上班,“他有個11歲的兒子跟林林耍得很好。”
  夏志德說,詹甲指認現場時,他從現場聽說,12月15日,詹甲帶林林到後山打麻雀,失手將林林頭部打傷,“他考慮到自己沒錢醫治,就乾脆把林林殺害了,那個勒索信也是他寫的。”
  華西都市報記者田雪皎攝影報道
  延伸閱讀
  幾個孩子連遭“熟手”,熟人怎麼了
  近月來,無辜幼童遭遇魔掌的新聞屢見報端。從發生於8月末的挖眼男童案到11月的10歲女孩摔嬰案以及上海一伯母殺害侄子案,再到昨日資陽男童遇害案,這些密集發生的針對兒童的侵害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幕後的黑手均來自於孩童的親戚,或者是鄰居,這些被大眾定義在安全範圍內的“熟人”。而通過這四樁針對未成年人的侵害案件也有眾多的相似點。
  嫌犯:我們關係很好四樁案件的嫌疑人均稱和受害人家屬關係不錯。在挖眼男童案中,嫌犯張會英在案發後就已跳井。但受害人斌斌的家屬和老家喬家莊的多位村民表示張會英平時特別疼愛斌斌,多次到斌斌縣城家裡給斌斌送吃的。
  而重慶摔嬰女孩在道歉信中說,受害男童摔下25樓是因為“在家裡和小弟弟玩耍時狗狗叫了,小弟弟掉下去了。”而發生在昨日的資陽男童遇害案中,嫌疑人也聲稱,兩家關係很好。
  動機:瑣事遷怒孩童?四樁案件的作案動機都顯得有些撲朔迷離。“並沒有足夠的理由非要對孩子下這麼狠的毒手”是案發後人們對作案動機的普遍質疑。
  挖眼男童斌斌的母親張文麗曾說,他們和張會英家有的都是家長里短的矛盾,到不了“挖人眼睛”的地步。而資陽殺童案件中,嫌疑人作案動機還在調查中。
  影響:熟人是大灰狼?四雙伸向幼童的熟人黑手如同在水面上投下了石子,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挖眼男童案發後,當地村民表示再也不敢放心地讓小孩在村裡玩。“就是上廁所,也要找個人跟著。”
  警方提醒,針對熟人作案,要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有情況及時向家長、老師等訴說。華西都市報記者田雪皎見習記者袁慧君
  專家說法
  不要對個案貼標簽
  熟人仍然可信
  “不能因為出了熟人殺人案件,我們就完全喪失了對熟人的信任。”華南理工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張洪銘認為,現代社會總體安全感缺失,熟人犯案事件的發生正好切合了人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從而使人們覺得連熟人都不能信任,這樣非常可怕。
  儘管有研究數據表明,60%的居室盜竊案和強姦案都是熟人所為,但也要看整個社會的犯罪率是多少。
  “當我們比較犯罪率和正常情況時,我們會發現一個社會正常情況是大多數。因此,不能說出現熟人犯案,我們就覺得這社會太危險了,完全不可信了。”張洪銘表示,犯罪本來就易發生在熟人中間,因為只有相互之間有聯繫的人才會有情感、利益的糾葛,也由於對對方情況瞭解才有更多的作案條件。
  “我們說熟人還是可信的,也並不意味著信任就要放鬆警惕。要對熟人的情況很瞭解,同時也要對孩子的狀況很瞭解。”張洪銘認為,不需要過度渲染熟人不可信和社會不安全。
  增加社會安全感
  制度完善是根本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胡光偉認為,人們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熟人社會比陌生人社會更安全。
  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在農耕社會裡,熟人之間信任度比陌生人要強。但並不是說絕對的熟人都可以信任。“在熟人社會中,每個人其實還是獨立的個體,當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時候,熟人和陌生人的界限就沒有那麼清晰了。”
  胡光偉認為現代社會中人們對熟人的依賴,是建立在社會轉型時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制度規範還未完全建立。“市場經濟的前置條件就是信任,如果社會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上,陌生人之間也能相互信任。”
  因此胡光偉認為,犯罪不應強調“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差異。“熟人社會並非絕對安全,陌生人社會也不是不安全。社會安全感的提升和犯罪率的降低最終還是取決於制度的完善。”
  華西都市報記者謝燃岸
  新聞評論
  別把兒童過度引入成人交往
  □蔣璟璟(華西都市報評論員)
  又見孩童遇害,又是熟人行凶。令人錯愕的資陽殺童案,縱使仍有太多的待解之問,但通過其已然清晰的大致脈絡,仍不免讓我們聯想起,最近發生的一系列兒童遇害事件。
  由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殺童案”出發,公眾的認知觀悄然動搖。於是,“親朋好友是否可靠”,竟也變成了一個需要三思的問題!這場信任危機中,所謂“熟人”的角色,儼然發生了根本性逆轉,乃至瞬間由可信賴的人,降格為“需提防的危險分子”——對人性預期的極端悲觀化,以及人心間相互提防到無以復加,當真無奈又悲哀。
  其實,又何必、又怎可能,簡簡單單就把“熟人”,歸入一個明確的類型中呢?一個變幻不定的世界,從無固定的好人與壞人,從無不變的溫情和仇恨,前一秒是鄰居、是公公、是伯母,也許下一秒就是“凶手”。有道是世事無常,就算抱持最大的惡意提防他人,就算將自己與家人藏在最堅硬的堡壘內,也難保就此一生平安、無災無難。
  有些悲劇,純屬偶然、防不勝防,“資陽兒童案”當屬此類。既已事發,再來討論“熟人可信不可信”,不僅為時已晚且意義不大。當然,也有一些悲劇早有徵兆,未能將之扼殺於萌芽,自然可惜。讓自家孩子遠離性格失穩者,避免將兒童過度引入成人交往語境,凡此種種都是保護下一代的有效手段。但現實中,很多人不是與熟人過親,就是索性以防賊姿態待之——總在兩個極端游走,終究沒把握好,那點若即若離的精到分寸。  (原標題:鄰家公公殺害5歲男孩 還幫著尋找5天,安撫家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itugx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